上面几种方法在等值线图的判读和运用中是经常用到的,当然在实际运用中不要孤立看待。要根据题目信息灵活选择适用的方法,有时也可以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6、判断方向:等值线图上方向的判断主要是等高(深)线图上涉及坡度方向的判断以及等压线图涉及风向的判断。等高线图中坡向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指向低处。等压线图中,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同样,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根据北右南左来判断风向。
摘要:近年来地理等值线图在高考中经常出现,而且分值比例很大。等值线图的类型很多,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高考前学生也不知道当年要考查哪一类型的等值线图,但所有的等值线图都其共性。本文主要是对等值线图的共性作一个探讨和分析,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重点知识以应对高考。
地理因素变化幅度的大小。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等值线越密,表明该区域该地理要素的地理空间分布差异变化幅度越大,反之,越小。如等高线越密,表明该区域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明该区域坡度越缓。如果是不同等值线图,等线值越密,不一定该要素的地理空间差异越大。因为不同图幅中,不仅等值线的疏密程度不同,等值距、比例尺往往也不相同,这种情况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判断的难度就会大一些。
1、读数值和范围:等值线种情况,一是读等值线上的数值,二是等值线之间的数值,三是闭合等值线内的点的数值,后者是一种数值的范围。我们在读数值或范围时首先要看清楚图中的等值距是多少,一般情况下同一幅图中等值距是相同的,特殊情况下等值距为零。其次理清等值线的延伸和弯曲方向,不要将等值线和其他线混为一弹,特别是要分清等高线和河流线的区别。可以教学生在考试中用红笔或蓝笔将不同的线在图上标注出来加以区分。最后,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读出数值或范围。在读值时,注意一种特殊情况,即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局部闭合区域,表明该区域的数值不在正常范围之内,其取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
(6)两条等值线中间一点,其取值为“大于小的,小于大的”,但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局部闭合区域,表明该区域的数值不在正常范围之内,其取值为“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异:所谓的“异”是指不同类型等值线的走向、疏密、弯曲、闭合、时空变化规律等表现出来的数值特征、影响因素、形成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在同一幅图中不同区域的等值线,上述各方面的变化和影响因素也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等值线共同规律的基础上,还应分别对每一类等值线进行分析和讲解,同时注意各等值线、看走向(延伸方向):等值线种情况:东西向、南北向、西北东南向、东北西南向。有时受纬度的影响,等值线与纬线平行,受海陆位置的影响,等值线与海岸线平行,受地形的影响,等值线与等高线平行。等值线的走向如果在图中不同区域变化很大的话,还可以分段加以描述。同学们在考试中还应知道河流的流向和山脉的走向是垂直的。
2、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度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该切线与他等值线的交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切点为低值区,在等高线上表现为山谷,在等压线上表现为低压槽。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山脊,在等压线图上表现为高压脊。
等值线图又称等量线图。它是以相等数值点的连线表示连续分布且逐渐变化的数量特征的一种图型。在地图上表现为数值相等的若干点连接起来形成的若干不规则曲线。等值线图的类型多样,有等高(深)线地形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等深线图、等PH值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图、等潜水位线图、等太阳高度线图、等地租线图、等人口密度线图等等。在高考中最常考的等值线种,其中等高线地形图又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类等值线图。随着高考考试的不断深入,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新颖的等值线图出现高考试题中。
等值线图的应用在高考考纲中虽然没有单独列出来,但他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他不仅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提炼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因此我们在答题前,要仔细看图,提取图中的有效信息:如图名、图例、注记;结合经纬度、海陆轮廓判断其具置;看清楚是什么类型的等值线,等值距是多少,闭合及疏密情况怎样源自文库等值线如何变化等等,再结合我们平常积累的知识来回答。等值线图的考察方向,概括起来,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7、分析成因(影响因素):这是等值线图判读和分析的难点,要求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等值线的分布或者变化的规律,并分析这样分布的成因或者其影响因素。不同等值线分布的成因或影响因素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学生对每一类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细化掌握,并且学会知识的迁移。这类试题考查的难度较大,平常应多加训练并加以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5、看弯曲状况:等值线的弯曲反映出该地理事物或现象受到某种地理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等值线空间分布的差异,其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值处数值的差别程度。等值线弯曲度越大,表明其弯曲度两侧的变化越大。其弯曲处数值的大小可以借助画辅助线的方式来判断,也可以借助前面讲过“高低低高”和“高高低低”的方法来判断。
3、“高低低高”法: 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弯曲)的地方为低值区,即“凸高值低”。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弯曲)的地方为高值区,即“凸低值高”。其实质和前面讲到的“垂线法 ”和“切线法”是一致的,均是就同一等值线的数值大小比较和数值变化趋势而言的。
4、“高高低低”法: 其运用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种情况:①等温线图(平面图)中,就同一纬度而言,温度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出,温度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②等温面图中(立体图)中,就同一高度而言,温度高的地方等温面向高空凸出,温度低的地方等温面向低空凸出。③立体等压面图中,就同一高度而言,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向高空凸出,气压低的地方等压面向低空方向凸出。
4、看空间分布特征:等值线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通过等值线的数值空间变化来判读。该类试题的判读难度其实并不大,但很多学生却无从下手,看不来图说不来话,反映出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空间的分布首先涉及到方位的识别,空间方位除了平常讲过的8个方位之外,还应知道“中间到四周”,“四周到中间”等空间方位的变化。注意在描述地理空间方位时不要出现“左”、“右”、“上”、“下”等词语。如“等值线数值四周高,中间低;东南高,西北低;由西北向东周递减”等等。如果等值线数值空间分布比较复杂的话,还可以分段分区域描述。
1、垂线法:即在等值图上弯曲度最大处的两侧作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作出的箭头均向中心辐合,则弯曲最大处为低值区,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山谷,所有等值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谷线(集水线),在等压线图上表现为低压槽,所有等值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槽线。若作出的箭头均向外辐散,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山脊,在等压线图上表现为高压脊,所有等值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脊线。当然,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中垂线法表示出来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k8凯发官网
(3)等值线均为闭合曲线:无论图中等值线有多迂回曲折,但最终必闭合且为一个圆圈。当然在一幅图中,可能由于受图幅面积的限制,图幅中最外面的部分等值线)等值线不重叠相交:两条等值线一般不重叠相交,即同一地点不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数值。但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陡崖除外。
(5)等值线密大疏小:等值线疏密程度表示幅度变化的大小,等值线越密,表明该区域变化幅度(差异)越大,反之,变化幅度(差异)越小。
近年来,等值线图在高考中经常出现,几乎是每年必考,而且分值比例很大,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必作题还是选作题,均频繁出现。笔者统计了近5年(2017年-2021年)内全国Ⅰ、Ⅱ、Ⅲ卷高考地理试题。发现选择题中涉及等值线分左右,综合题中也大都有涉及,主要是在区域图中以某一类型的等值线出现。等值线图的类型很多,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高考前学生也不知道当年要考查哪一类型的等值线图。但所有的等值线图都其共性。下面就等值线图的共性作一个探讨和分析,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重点知识以应对高考。
1、同:所谓的“同”,是指所有的等值线图都遵循的一个共同规律,掌握了这个共同规律,也就理解了等值线的一般内涵,做起题时也就会更加轻松。概括起来,等值线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同”:
(1)同线等值:即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是相等的,不管该等值线)等值距全图一致:等值距即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间距,同一幅图中任意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相差一个等值距或者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