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官网入口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济南高新:以“三引导”破题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栏目:k8凯发官网资讯 发布时间:2025-08-20
 央广网济南8月20日消息(记者刘博伦)“学校关起门来办教育,单纯成了考大学的地方,这是我们希望办的教育吗?家长焦虑于成绩,却缺乏专业指导,只负责把孩子从学校接出来又送进辅导班,扼杀了学习兴趣和天性,这是家长想要的教育吗?”2025年2月19日,在济南市教育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高新区教育文体部党组书记、部长高一鸣抛出的两个“教育之问”,直指当下教育改革的痛点。而济南高新区以“三引导”工作法(教

  央广网济南8月20日消息(记者刘博伦)“学校关起门来办教育,单纯成了考大学的地方,这是我们希望办的教育吗?家长焦虑于成绩,却缺乏专业指导,只负责把孩子从学校接出来又送进辅导班,扼杀了学习兴趣和天性,这是家长想要的教育吗?”2025年2月19日,在济南市教育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高新区教育文体部党组书记、部长高一鸣抛出的两个“教育之问”,直指当下教育改革的痛点。而济南高新区以“三引导”工作法(教育引导家庭教育进步、教育引导公民素养提升、教育引导社区文明发展)给出的系统性答案,正成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济南高新区金谷德艺小学“玩转木工”劳动实践(央广网发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教育文体部供图)

  新时代教育改革浪潮中,“立德树人”的核心命题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教育功利化、短视化倾向显著,学生“身心不一、知行脱节”现象频发,家庭教育逐渐脱离生活实践,社会育人资源零散化、碎片化……这些难题,曾是济南高新区教育发展的“绊脚石”。

  “教育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编织的‘成长网’。”高一鸣表示,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高新区创新性提出“三引导”工作法,将教育从校园延伸至家庭与社区,构建起全环境立德树人的生态闭环。这一探索,不仅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更彰显了基层教育治理的担当与智慧。

  济南高新区科航路学校“动感晨跑团”(央广网发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教育文体部供图)

  破解教育协同难题,机制是“牛鼻子”。2024年,济南高新区工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济南高新区全环境立德树人“三引导”行动方案》,首次清晰界定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双轨运行、同向奔赴”的协作关系,为“三引导”落地画下“路线图”。

  在学校教育线,高新区推行“教育引导、学校实施、社区支持”三级联动机制:教育文体部成立“三引导”课程发展中心,负责课程规划与评价;学校设立“三引导”课程实施中心,校长任主任、副校长任协调员,具体推进课程落地;社区则成立协调保障中心,提供资源支持与反馈。

  社区教育线则对应“教育引导、街道推进、社区实施”三级联动:教育文体部牵头,联合法院、公安、党群工作部、应急安全部等11个部门成立“三引导”社区教育委员会,统筹资源;街道办事处成立相关部门,指导社区开展工作;社区(村居)依托高新区社区教育学院,结合实际组织课程与活动,同时加强与学校联动。

  “双轨三级机制像‘齿轮’一样咬合运转,让学校、家庭、社会不再是‘平行线’。”高新区教育文体部相关负责人说,机制运行以来,各部门协同效率有效提升,以往“学校喊破嗓子,社会响应寥寥”的困境彻底改观。

  济南高新区为学子开设特色机器人拼装课程(央广网发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教育文体部提供)

  “三引导”的生命力,在于以课程为核心、以平台为纽带,让教育融入生活肌理。高新区构建的“510N”课程体系,成为串联各方的“主轴”——围绕“道德法治、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公共生活、家庭教育”5大素养,开展10项素养提升行动,开发N种特色课程,形成“区域基本盘+学校/社区特色盘”的立体课程网络。

  在“伙伴+”学生成长共同体项目中,这一体系得到生动实践。针对假期看护难与素养提升需求,项目设计“运动与健康、阅读与观影、劳动与研学、艺术与审美、文化课提升”5大类课程,开发11门区级精品课,推送17类社区课程资源。截至2025年7月,全区8008个共同体覆盖4.7万余名学生,孩子们在社区公益课堂学急救、在研学基地探科学、在家庭劳动中悟责任,实现了“假期不空转、成长不停步”。

  平台搭建让教育场景更鲜活。“校园开放月”活动中,高新区中小学、幼儿园敞开大门,家长可走进课堂听课、参与校本课程开发;24所学校运动场向社会开放,汉峪小学甚至将DJ版校歌和健身操教给居民,操场成了社区“健身广场”;“家庭同成长”行动中,“同读一本书、同看一部电影、同唱一首歌”等活动,让全区家长在陪伴中更新教育理念;“四个一”家庭学习环境提升行动,通过“家庭自助+学校帮扶+社会捐助”模式,帮助389个家庭为孩子提供独立学习空间、舒适桌椅、专属书架和护眼灯,让“最好的学区房是自家书房”成为共识。

  “以前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现在跟着孩子参加‘家庭成长学院’,我学会了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正丰中学一位家长的感慨,道出了平台赋能的实效。该校参与活动的家庭中,59%表示亲子关系 “明显改善”,54%的家长“不再焦虑成绩,更关注孩子全面发展”。

  济南高新区学生成长共同体在寒假期间与交警一起执勤(央广网发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教育文体部供图)

  “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打开校门‘借势借力’。”高新区教育文体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聚拢资源,该区已建成5类社会资源库,让教育从“内部循环”走向“开放共享”。

  在研学资源方面,“繁星计划”打造31个校内研学基地,“亮星计划”链接122个校外研学基地,金谷小学请来《红旗画刊》殷昭俐先生、山东画院盛洪义教授等老干部、老学者,为学生开设传统文化课;家庭教育专家库汇聚百余名志愿者,242场讲座覆盖数万家庭;8609名志愿者组成服务队伍,凤凰国际社区联合山东大学志愿者开设的寒假公益课堂,成了孩子们的“假期乐园”;249处社区活动场地与220门社区公益课互补,泉城书房海川教育集团分馆依托崇化学校图书而建,作为全市面积最大、藏书最多的省级首家无感借阅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后已经举办了100多场活动,日均接待读者超400人次。

  资源开放带来“乘数效应”。学校运动场、图书馆向居民开放后,年均服务社区群众12万人次;全区学校利用报告厅开展400余场公益亲子观影活动,惠及7.3万余个家庭;法治副校长按季度开展教育活动,学生法治意识显著提升。“现在不是学校‘单打独斗’,而是全社会一起‘托举’孩子成长。”高新区雅居园小学校长姚晶说。

  济南高新区金谷小学社区志愿者驻校指导学生学习书法(央广网发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教育文体部供图)

  “三引导”的深入推进,正让高新区发生深刻变化:学校“一校一品”、幼儿园“一园一品”特色凸显,家校关系从“博弈”走向“信任”,社区从“陌生人社会”变成“熟人社区”。

  在学校,金谷小学的“学者讲堂”、汉峪小学的“健身文化”、崇华学校的“书香辐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育人品牌;在家庭,1000个“学习型家庭”成为标杆,家长从“教育焦虑者”变成“成长陪伴者”,凤凰路小学几位家长因孩子结缘,结伴出游成了常态;在社区,凤凰国际社区的“畅游泉城”项目开展50多期,临港街道的“童乐缤纷暑期”活动覆盖多个村庄,居民从“对社区挑刺”到“为社区建言”,乱扔垃圾的少了、邻里互助的多了,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三引导’的核心,是通过教育引导凝聚社会共识,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治理合力。”高一鸣表示,这一模式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破解教育深层矛盾提供了“高新智慧”。

  济南高新区康虹路小学学生成长共同体在家长带领下学习宋代茶文化(央广网发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教育文体部供图)

  从机制创新到资源融合,从课程落地到文明养成,济南高新区的“三引导”实践,不仅回答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区域之问”,更探索了基层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

  随着“三引导”的持续深化,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区域,正以教育为纽带,凝聚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注入强劲的基层动能。正如高新区环保科技园社区书记卢传花所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当每个家庭、每个社区都被唤醒向善向美的力量,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最坚实的根基。”

  济南高新的探索证明了教育的破题之路,不在“闭门造车”的空想里,而在“协同共治”的实践中。这一以“引导”为核心的区域教育新范式,正为更多地方提供着温暖而有力的启示。

  济南高新区以“三引导”工作法给出的系统性答案,正成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k8凯发官网